新华社沈阳6月16日电(记者刘艺淳)15日,黄雅琼在帮助浙江队夺得2025年全国羽毛球团体冠军赛的胜利后,轻松地回忆道:“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上一次参加全国团体冠军赛是什么时候了,甚至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相关资料,或许大家可以帮我‘考古’一下。”
决赛当天,黄雅琼与年轻搭档廖品逸携手以2:0战胜对手,成功为浙江队赢得关键一分。在这次全国赛事中,她尝试与不同的队友搭档,以此来“找回比赛的感觉”,并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做热身准备——这也将是她职业生涯的“最后一舞”。
从2017年苏迪曼杯决赛后掩面哭泣的小姑娘,到如今温柔且强大的羽坛女战士,黄雅琼经历了岁月的洗礼,依旧从容不迫,笑看风云。
展开剩余78%出生于1994年的黄雅琼,从8岁开始离开家乡学习羽毛球,18岁便加入国家队。最初,她是女双选手,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与鲁恺搭档参加混双比赛,便在2013年12月的澳门黄金大奖赛中夺得冠军。从此,黄雅琼的混双生涯展开。2017年,在苏迪曼杯决赛上,鲁黄组合未能取得关键一分,短暂的合作结束了。此后,她与郑思维组建了传奇的“雅思”组合,成为羽毛球混双的标杆。
黄雅琼感慨道:“命运常常会在你顺风顺水时给你最沉痛的打击。”东京奥运会决赛惜败给队友、全运会决赛失利、世锦赛止步首轮,这些看似简单的成绩背后,是无数日夜的拼搏与挣扎。2021年,当黄雅琼站在人生的岔路口,犹豫是退役还是继续前行时,她和搭档郑思维共同选择了坚持,携手重新起航。
在巴黎奥运会上,黄雅琼与郑思维以全胜战绩荣膺冠军,此外,他们也三次夺得世锦赛金牌,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,成为混双历史上的“巅峰”。这一成就,成为了羽毛球界不可逾越的高峰。
然而,这次的全国冠军赛与巴黎奥运会截然不同。黄雅琼这次与两位年轻队员搭档,既帮助浙江队进行队伍梯队的建设,又培养了更多有志于国家队的后备力量。黄雅琼对“铁打的黄雅琼,流水的搭档”这一说法表示:“与不同的搭档合作,我会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打法。如果遇到性格较为内向的队友,我会主动沟通,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场上的角色和责任。”
对于队友们的评价,廖品逸和沈烜垚赞美黄雅琼:“她就像大姐姐,和她搭档,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沟通,打得更加放开,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。”每次比赛结束后,黄雅琼总会被年轻队员们围住,合影、签名一一应承,展现了她温暖亲切的一面。
面对外界有关“作为女性选手有什么特殊感受”的提问,黄雅琼表示,性别从来不是限制,反而是混双中的女性选手能发挥独特优势的源泉。她指出:“很多人说女性在混双比赛中是‘被保护的角色’,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。事实上,女性选手通常需要具备更强的战术意识和决策能力,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所在。”
凭借敏锐的场地嗅觉与强大的防守能力,黄雅琼在混双比赛中经常创造出“后攻前封”的局面。她认为,未来的羽毛球竞技不仅是力量与速度的较量,更是智慧与策略的博弈。运动员对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,将可能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方向。
在今年1月,黄雅琼通过社交平台宣布,她已向国家队递交了退役申请。她希望突破以往的束缚,不再为自己设限,探索羽毛球运动的更多可能性。
如今,黄雅琼已是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雅琼体育学院的名誉院长,她不仅积极参与课程教学与学生活动,致力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羽毛球运动,还通过开发智能羽毛球训练APP,结合虚拟现实技术,降低羽毛球训练的门槛,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更加现代化的训练方式。
作为衢州籍的羽毛球明星,黄雅琼始终心系家乡。她回忆道:“当我还是小女孩时,衢州的羽毛球训练条件并不理想,我只能离开家乡到杭州去训练。未来,我希望能为衢州的青少年羽毛球培训做出贡献,帮助他们在本地接受更系统、专业的训练,并在2026年浙江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。”
黄雅琼始终保持着“正在进行时”的身份,她不仅是羽毛球运动员,还是羽毛球俱乐部的领军人物;她正在攻读硕士学位,未来还计划攻读博士学位;她也是家乡的形象大使。正如她在告别国家队时所说:“羽毛球是我一生的追求,我将倾尽全力为之奋斗。”
发布于:山东省广盛网-低息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怎么个流程-配资网站首页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